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93章 书院风波(1)

第393章 书院风波(1)

事关女儿,贺云鹏几乎不能淡定,只两只手狠狠的拽着,生怕控制不住情绪。

徐谨言将一切尽收眼底,迷之一笑,又将视线回归到正前方,一下子,将矛盾引发到了他最为痛恨,最为忌惮的一群人身上,“父皇,您可不知道,咱们大兴这些学生,可真是无法无天呢!”

一语惊起在座所有人,徐谨言却并不收敛,而是眼睛直直望向在座年纪最大,也是如今大兴书院顶梁柱的老夫子傅明义,十足的挑衅,“据儿臣所知,这次游学,是由咱们金龙城云山书院和东南郡武夷山书院一手促成,两所书院都派了自以为优秀的学生前往,父皇,您一问便知!”

“老师,太子所言属实?”老皇帝早就等不及了,太子话音刚落,他已经转向傅明义,一双深邃的瞳仁里带着的全部都是质疑。

老夫子则早就起了身,朝开平帝深深一揖,“皇上,游学一事,确为老夫属意,当时,游学一事并未涉及政治,这几年,倭国也时长派人来考察。陛下可曾记得,前几年,倭国一位知名智者东仁大师曾来大兴云游?当时,在龙泉寺,陛下微服私访,应是有过一面之缘。”

“唔?”

老夫子一提醒,开平帝好像记起来了。

当日,他先是去了书院,但当时老夫子不在,去了龙泉寺,他这才寻过去的。至于为何记得这么清楚?实则是当时处于是否废掉太子徐慕礼的艰难时刻,想找老夫子谈心,又怕深宫之中,威压太大,老夫子不放松。

如今,时过境迁,竟再也没有那种尊敬老师的心态了。

开平帝的目光放软了一些。

傅明义却不敢放松了,“陛下,当时老夫和东仁大师相谈甚欢,东仁大师对我大兴的风土人情,尤其对我们的文化特别热衷,我们立下约定,要相互交流,学习,扬长补短。第二年,东仁大师座下两名弟子便来了云山书院学习,当时,老夫向陛下禀告过。”

说到这里,老夫子没再往下说。

当时,其实有倒书院派曾在朝堂上指责过一番,并洋洋洒洒上奏过1000字。开平帝当时正大力推广教育,又倚重这些文臣,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过,文化交流不涉及政事,夫子可全权做主,不必向朕说明。这事儿,在场几位,都知晓。

果然,开平帝眉峰一冷,旋即沉默下来。

正如傅明义一开始所言,当时游学游学只是文化交流,谁知道会惹上倭寇?这事儿,怪老夫子,确实不大合适。但要他拉下脸,却也不可能。

“这就难办了。

贺云鹏算是知晓事情的所有经过。但他不能说。而对于徐谨言,贺云鹏也拿捏不准,他到底知晓多少内幕,也不确定他会不会揭发。贺云鹏只好继续隐忍。

好在,徐谨言本身就是个沉不住气的人,而这一回,他本身也是想借力打力,一下子将支持背后支持徐隔江的一票书院党连根拔掉。关键时刻,他又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