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章 杨先生乃是神人!(1 / 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com,最快更新戏说历史,开局骂哭崇祯 !

钦天监。

钦天监的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对国家之重,不言而喻。

自古以来,华夏便是以农为本。

百姓识字率低,不通天文历法,时节气候,则按照朝廷推行的历法进行耕种。

历法乃是国本,错一日便可能酿成大错。若是历法出了问题,则国本动摇。

故而自秦、汉,太常所属由太史令掌天时星历。

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

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改称司天台。

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

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

元有太史院,明时沿用司天监,后期改为钦天监,至清朝时官职沿明制,仍属钦天监。

明朝的钦天监与历朝历代多有不同,因为明朝的钦天监有大量外国人为国家服务,参与制定历法的工作。华夏现今使用的农历,就是徐光启受崇祯之令主持编写的【崇祯历书】,在编写崇祯历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量外国传教士的帮助。

汤若望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自古以来在华夏影响最大的外国人之一。

钦天监内。

徐光启站在书桌前,望着摊在书桌上的历年气候变化总结,神情凝重得好似能凝结空气。

在他身旁,站着一位三十许的外国人。

容貌粗犷,留有络腮胡,身材高大,正是汤若望。

他右手捂住嘴巴,声音颤抖地震惊道:“上帝啊,这将会是可怕的灾难。”

“小冰河期~~”

徐光启眼睑微垂,苦涩地说出了那个词。

汤若望眼睑微垂,若有所思,念叨两遍后,忍不住击掌赞叹:“小冰河期,这个词真是太准确了。真是难以想象,竟然有人注意到了这么漫长时间的气候变化,并且进行了总结。这一定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学者,有着丰富的学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徐光启苦涩地笑了笑。

之前听崇祯说起这个词的时候,他还无法完全领会小冰河期的恐怖。

但在研究了大明立国至今,京都两百多年的气候变化,终于明白了小冰河时期的恐怖。

嘉庆二十一年,黑龙江盛夏出现强烈霜冻天气,颗粒无收,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安徽、江西等省份出现了夏日飘雪的异象!

而最近几十年的情况最为严重!

最近的一场大变故发生在天启六年,也就是两年前。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大雪连下数月,积雪三四尺厚!

随后便是大旱!

山西等地颗粒无收!

如果仅仅是一两年的灾情,徐光启虽然伤感,倒也不至于担忧。

帝国之大,以全国之力援救两省,也可保民安生。

可根据目前已经查阅的情报显示,这或许将会成为一场波及范围前所未有,持续时间难以估量的气候变化!

徐光启精通农学,所编纂的农政全书更是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

与不食五谷的读书人不同,徐光启深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若是按照这样的事态发展下去,最终的结果是农民绝收,帝国无钱无粮,进而无力救援灾区,最终........

徐光启不敢继续想下去。

一旦到了那一天,只怕大明王朝便是到了危亡之时。

他脸色微变,卷起面前的总结记录,匆匆向着殿外跑去。

-------------------------------------

乾清宫内。166小说

崇祯捧着徐光启递交的气候总结,坐在灯光下一边细细观看,一边听着他的分析,神情异常凝重,心情更是跌落了谷底。

小冰河时期,果真如杨先生所言。

讲述了自己的发现之后,徐光启既是好奇,又是带着些许期待地问道:“敢问万岁,这小冰河时期的说法是何人提出。能有这份见识,必非常人也。”

崇祯回过神来,闻言唇角露出一抹充满深意的笑容。

“朕若说是天人神授,徐公信否?”

徐光启沉思数秒,点头道:“微臣相信。”

“若非万岁提点,臣断然想不到翻阅数百年的气候变化,更不会注意到气候周期的变化。能有这份通古博今的能力,说是学究天人并不为过。”

崇祯放下手中的气候总结,神情复杂地叹息道:“杨先生曾言,小冰河时期到来后,天下会大幅度降温,全国粮食将会大幅度减产。旱涝之灾,年复一年,无断绝之日。到了那时,我大明又该如何自处,如何自救。”

徐光启沉默不语。

无解。

在了解了全国的灾害之后,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无解的问题。

全国性的天灾,并且还是长久的天灾,别说现在朝廷处于要钱无钱,要粮无粮的时期,就算是大明皇朝最繁荣的时期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只是心中明白,徐光启却也不能开口。

开了口就是死罪。

他只能安慰道:“这位杨先生学究天人,既然能早早预料到小冰河时期的降临,或许会有救国救民之法。”

虽然是这么说,但徐光启自己都不信。

当全国性的天灾降临,全国粮食绝收,百姓无粮,朝廷无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