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二十六章 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2 / 2)

郭勋是武定候郭英六世孙。正德初袭封,掌京营。他和夏言政治斗争激烈,掐得厉害。朝中言官都在在夏首辅那边,对他诸多挑刺。

郭勋是个勋贵,打嘴炮自然打不过文官,被人骂得灰头土脸。

为了平息汹涌的议论,嘉靖又想给骄横的郭勋一个教训,就将他关在天牢里。

结果,没几天老郭就死了,估计是夏言下的手。

二是支持陕西总督曾铣用兵收复河套之议,收了他的贿赂,插手关市,谋取暴利。

政治斗争本没有对错,给夏言翻案也没什么。

实际上,在真实历史上,嘉靖驾崩,隆庆皇帝继位的第一年就平反了夏言案。

问题是,现在嘉靖还活着。夏言案表面上看起来是严嵩办的,实际却是皇帝亲自定的性,谁敢翻?

谁翻,谁就是打天子的脸,会没有好下场的。

看这道人的意思是怀疑折子是徐阶指示人送上来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给夏言翻案打击严嵩。

周楠心中电光石火地一闪:难道这事是严嵩叫人做的,或许是小阁老严世蕃……好毒!官场凶险,朝中大老都是杀人不见血啊!

龟相的死活劳资也管不了,可我现在已经是他的门生。老徐一倒,我也要受牵连的。

道人:“哦,原来没有经过通政司,那就值得玩味了。”

周楠立即打断了道人的话:“这有什么好值得玩味的,估计是夏言家人所为,试试为他翻案也无妨。大不了朝廷追究下来倒霉呗,反正他们现在已经够倒霉了。蓝仙长,夏言在文官和士林中的名声是好,可徐相却不以为然。悄悄告诉你,有一次,徐阁老还和在下说过,夏言杀得好。不杀,不足以正人心,正官场风气。”

那道人大为惊讶:“哦,徐阶这么说过,讲来听听。”

周楠笑道:“徐相大约也是自知失言,立即就闭口不言。不过,在下下来一细想,也觉得夏言死有余辜。”风头不能由你徐阶一个人出,我周楠也得弄点好处,简在帝心吧?

道人:“说说你又有何高见?”

周楠:“郭勋什么人,堂堂武定侯,你夏言连侯爵都敢杀,谁给你的胆子?天子之所以关押郭侯,不过是想给他一点教训,磨磨性子。夏言竟然使其被瘐死狱中,难道无辜吗,难道就不怕让天子背上滥杀残暴的恶名吗?千秋万年之后,史籍又会如何给皇帝写上这么一笔,难道他不该死?”

那道人一脸铁青:“夏言杀得对。”

周楠继续说道:“还有夏言的所谓收复河套,纯粹就是乱来。听起来好象是大义凛然。当时东南倭寇入侵,战事正吃紧,朝廷国库已经空虚,自然要将所有力量投入东南。夏言还要另外开辟一个河套战场和蒙古硬拼?力量分散的结果是两边都会吃败仗。”

“夏言也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只是顾虑东南战事的总督是严嵩的门生胡宗宪。他怕胡部堂立下大功,严阁老威胁到他的地位。这才派亲信曾总督去立功。为了朝廷政争,竟然置军国大事如儿戏,夏言该杀。”

道人点头:“确实是。”

周楠见道人一脸满意模样,心中更是得意,语气铿锵:“君子和而不同,主义之分,朝廷斗争,大家依法办事,按规矩来争就是了。再说了,夏言身为内臣结交边臣本身就是死罪。只不过,前面几代先皇宽厚仁慈,没有依法办事而已。”

“如今的天子刚强英明,乃是古往今来一等一的明君。怎么陛下一依法依规办事,臣子们就大惊小怪了?”

道人面色大为激动,也道:“对,依法依规办事,难道有错?天道自有规矩,黎庶百姓、王公大臣,都必须懂规矩。这么说来,夏言还真杀得好!”

“对,必杀,而且杀得好。这一杀,才杀出个太平盛世,朗朗乾坤!”周楠目光炯炯地看着这个道人,坚定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