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光之意第24节(1 / 2)





  倒不是说编木拱桥特别精美。

  恰恰相反,编木拱桥,是用最有限的成本,在最艰险的环境,上最实用的技术。

  达?芬奇其实也设计过相似的拱桥结构。

  这位文艺复兴后三杰之首是毋庸置疑的天才。

  但达?芬奇在拱桥设计这件事情上的成就,远不及比他早出生几百年的北宋木匠。

  达?芬奇的大部分设计,都是没办法落地的。

  就像他设计的坦克装机车。

  都还仅仅只是一个空想。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却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结晶。

  木拱廊桥,是古代木匠在桥梁建造技艺上的创举。

  编木拱桥,更是在极其落后基础条件之下,被逼出来的精妙造桥技术。

  用木材编织起拱,运用榫卯结构,把一块块木头衔接起来。

  实用才是生活智慧的真谛。

  现存的编木拱桥,多半都已经“风烛残年”。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根本就没有什么了不起,更不会让人觉得惊艳。

  很多人从上面走过,还可能会抱怨一句:【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要留着这些连车都开不了的破烂木桥?】

  这些人的声音,其实代表了绝大多数。

  这也导致了编木拱桥中的绝大多数,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桥梁替代了。

  在外行人眼里,“垂垂老矣”的木拱廊桥。

  却是现代技术,都很难复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能够完整掌握这项非遗技艺的人,已经到了屈指可数的地步。

  编木拱廊屋万安桥,多墩多跨,像条龙一样,盘踞在溪流之上。

  随着那些曾经出现在老照片里面的三跨、四跨、五跨的木拱廊桥相继消失。

  万安桥的存在,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一份信仰,更是活着的历史。

  在编木拱桥这个子门类里面,五墩六孔的万安桥,是当仁不让的“现存”世界之最。

  只可惜,现存这两个字,被昨晚这场让聂广义的爷爷急怒攻心的大火,烧出了引号。

  ……

  “广义,你今天挺让我震惊的。”宣适坚持由他来开车。

  他的原意,是让聂广义好好休息。

  养足了精神再回去处理事情。

  聂广义却一点都没有要休息的意思。

  他不闭眼睛,也不说话。

  甚至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

  这样的聂广义,宣适在十几年的相处过程中,几乎都没怎么见过。

  “嗯?”聂广义倒是没拒绝和宣适沟通,出声问到:“哪里震惊?”

  “你不是对古典过敏吗?”宣适进一步解释:“包括一切和古代、古法有关的元素。上到诗词歌赋,下到吃穿用度。”

  “这有什么奇怪的吗?”聂广义反问,“你不也对咖啡过敏了八年吗?”

  “我对咖啡过敏,是因为害怕触景伤情。”宣适有心试探,“难道堂堂广义大少,也有什么不堪回首的往事?”

  “我没有。”

  聂广义明显不是很想深入聊这个话题,宣适就也没有再追问。

  一时无言。

  忽然的安静,让车内的气氛有点压抑。

  宣适放了首聂广义最喜欢的《欧若拉》。

  这一放,就把聂广义给惹毛了:“你嫌我被极光气的还不够吗?专门放首歌来气我?”

  “那我关掉?”宣适妥协完了又不免有些意外:“你不是最喜欢张韶涵的这首歌吗?”

  聂广义并不回答。

  宣适继续自己的提问:“欧洲有那么多可以看极光的地方,你专门跑去阿拉斯加拍,难道不是因为这首歌吗?”

  宣适本来也不是特别擅长沟通,现在这样,已经算是有点没话找话了。

  如果旁边坐着的人不是心情欠佳聂广义,宣适早就闭嘴专心开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