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章 炮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发明(1 / 2)



有种武器名为「炮」。



只要听到炮,一般来说都会想到让具有质量的炮弹飞出去的大炮吧。



然而从严格的术语来说,这种让使用火药的炮弹飞出去的东西并不称之为「炮」。



「炮」指的是在攻城时使用的投石机之类的(因此字的偏旁有个石)。



在这里说到大炮等等的情形,就叫「火炮」。



让使用火药的子弹飞出去的炮──所以是火炮。



所以接下来就不叫「炮」,而是称呼为「火炮」。



那么,火炮(大炮)第一次用于战争是在一二四七年,当时是让用石头制作的炮弹飞出去。



十六世纪铁弹普及,火炮的性能进一步大幅提升是起于十八到十九世纪的时候,关于弹道的研究开始之后。



在不知不觉中,火炮成了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武器。



各种不同火炮能在战术、战略上左右战况,即使是现代军队基本上也不存在没有火炮的国家。



就算是现在的陆战,据说超过一半以上的死伤者仍是由于炮弹所造成(比起在战斗中使用小型火器,还是较多使用镇压)。



我在前世地球上一个人独居的时候,不知道是在播电视新闻还是什么的时候,有人质问一位有识之士「陆战兵最害怕的攻击是什么?」,他立即回答重型火器(火炮)的攻击是最恐怖的。



因为会无声无息遭到攻击而死。



来自空中的空爆等等,由于看得见轰炸机,炸弹要掉下来的时候还有方法闪避。



在重型火器(火炮)的状况中,因为子弹是从几公里外用比声音还快的速度飞来,所以想闪避也闪避不了。故而在战场上,为了防御炮弹的军用防弹衣很发达。因为那不仅仅是防止受伤,「穿上防弹衣就能降低死伤率」这对于安定士兵的精神也有帮助。



顺带一提,陆上士兵第二害怕的攻击据说是狙击。



这是因为我方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比音速更快的攻击导致死亡或是受伤。



──言归正传。



换句话说,即使在洲际弹道飞弹或飞机等等很发达的前世地球高科技战场上也好,或是镇压以山岳为据点潜伏的恐怖分子游击队也好,重型火器(火炮)都会是今后值得重视的武器之一。



我一直认为火炮身为那么重要的武器之一,将来即使在这个异世界也会不可或缺的那一天说不定要到了。



所以建立PEACEMAKER的研究、开发武器部门之后,我便立即着手于研究与开发火炮。然后持续思考了好几天「该开发哪种重型火器(火炮)好?」,最终决定采用某个重型火器(火炮)。



那种重型火器(火炮)就是德国开发的八十八公厘防空炮(实际上开发的是一八年式防空炮,之后就省略年分的数字了)。



也被称为Acht-Acht(八的德文是Acht)。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大放异彩的火炮之一。



至于为何我会想要开发这种八十八公厘防空炮,不是出于「兴趣!」……也不是因为「我喜欢!」,而是由于「虽然开发成防空炮,但也拥有能活用于对地面攻击的性能」。



防空炮就是用于迎击在天空飞翔的飞机的火炮。



德军把那样的防空炮,使用在对地面──迎击进攻的坦克等等上头。



这里就来举个八十八公厘防空炮不是拿来当防空炮,而是使用在地面攻击的例子吧。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五日。



英军第七坦克师团、第四印度师团构成的攻击部队展开了作战。



英军是有约两百台坦克,两万名以上士兵的大部队。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在意大利领地利比亚的托布鲁克的英军,突破遭到德军包围的包围网,并在埃及方面占得上风。



这个作战是当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甚至亲自命名为「战斧行动」,相当用心的作战计划。像是为了证明这点,这次的作战计划中使用的坦克,是当时最新的坦克「玛蒂达Mk.Ⅱ步兵坦克」。



简单介绍玛蒂达Mk.Ⅱ步兵坦克规格如下。



主炮:四十公厘反坦克炮



最快速度:时速二十四点一公里



正面装甲:七十五至七十八公厘



玛蒂达Mk.Ⅱ步兵坦克的正面装甲,约有七十五公厘。



装甲厚到当时在非洲的轴心军(德国与意大利军)的坦克炮或反坦克炮(最大型的是五十公厘PaK三八反坦克炮)等等也无法贯穿。



因此英军士兵们非常信赖这种最尖端的坦克。并且英军(第四印度师团)在海尔法亚关口以玛蒂达坦克先行,步兵在旁跟随的形式进军。



对此德军守备队则以炮击拉开战斗的序幕。



英军起初悠悠哉哉进军,然而德军一从阵地对敌人发射炮弹,便轻松贯穿玛蒂达坦克的装甲将其破坏。



而且还是距离约有一公里,来自遥远的另一端的炮击。



为此玛蒂达坦克几乎沦为炮击的牺牲品,脱离战线或是毁坏。



就这样历经三天的战斗,结果英军落败。



战斧行动以失败告终。



故事讲得有点太长了,总之在这场战斗中破坏了玛蒂达坦克的就是八十八公厘防空炮。



德国在事前便已察觉英军的「战斧行动」。



八十八公厘防空炮用在了对地战斗(反坦克用)。



十三门的八十八公厘防空炮投入这场战役中,它们在三天的战斗中,破坏了包括玛蒂达坦克在内九十台以上的巡航坦克。



至于为何八十八公厘防空炮能贯穿玛蒂达坦克的厚重装甲(正面装甲七十八公厘)……那是因为这场战斗中八十八公厘防空炮发射的高性能穿甲弹〈APCBC〉的威力出类拔萃。



就具体上的数值而言,八十八公厘防空炮发射的高性能穿甲弹,拥有从一点八公里外贯穿八十五公厘(弹道角度三十度)装甲板的威力。



拥有这种压倒性贯穿力的高性能穿甲弹〈APCBC〉,想必就算有老爷的防御力也防不住吧。



光是这个例子就能明白八十八公厘防空炮是多么厉害的火炮了吧?



为了关键时刻,我决定研究并开发这种八十八公厘防空炮。



──将故事倒回比阿尔特利维斯率领魔物们进攻那时还要前面一些的时间。



战斗即将到来,我们PEACEMAKER有条不紊地进行阵地的构筑。



我们用魔术创造山丘,在那里挖洞。



洞的周遭堆上沙包加强,设置八十八公厘防空炮。



一般来说,八十八公厘防空炮会以平板载重车拖到目的地。载到目的地后,再从载重车上卸下,必须用人力搬到指定位置上,但是我们有丽丝在。



只要有她的「无限收纳」,即使没有平板载重车,也能移动到我们想要的地方。丽丝的「无限收纳」真的是万能。



我们将八十八公厘防空炮固定在洞穴中。



至于为何要放进洞穴,是为了让敌人难以发现。



我们摆放四门八十八公厘防空炮。



操纵一门八十八公厘防空炮的所需人员为十名。



单纯的计算,有四门所以需要四十人。



其他还需要有计算炮弹时间引信的人员。实际上需要的人数更多。



PEACEMAKER没有那么多人。



首先要设置炮弹的时间引信,需要有精密的计算。



至于为何需要计算,是因为八十八公厘防空炮原本是为了击坠在上空约几千公尺的高度,以时速三百公里的速度飞行的敌机的武器。



要在遥远的上空,让高速运动的物体,宛如狙击步枪一般打中精确位置是不可能的。



因此得先以八十至一百公尺的间隔,用正方形的型态配置四门八十八公厘防空炮。



此外在没有射控系统的时代,会将称为高射测定仪的东西装在宽型望远镜上,能算出在空中飞翔的敌机的射角、方向角。



经过高射测定仪计算的数据,会接上电缆经由机械引导装置,以电子讯号将数据传送到四门炮上。



再以数据为基准,由引信手手动在炮弹爆炸前设置好时间,但是计算好的时间并不包括引信手手动设置炮弹时限的时间。



然后有必要计算并扣除射击前的准备时间。



即使计算到这种地步,一门八十八公厘防空炮要击坠敌机还是很困难。所以会计算在天空飞翔敌机的未来位置,四门一起发射构成箱型弹幕。



话虽如此,毕竟我做不出高射测定仪、用电子讯号将数据送到各门炮的装置,也没有相关知识。



没有足够的人员,也没有制作迎击飞机必需的高射测定仪、机械引导装置等等的技术。



不过尽管没有技术,但魔术方面的技术我可是很充足。



我着手开发会对魔力有所反应进而爆炸的VT引信。



那么VT引信是怎样的东西呢?



各位知道前世地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器的三大发明是什么吗?



一般认为正确答案是「原子弹」、「雷达」和「VT引信」。



许多人想必都知道「原子弹」和「雷达」是什么样的东西,但对「VT引信」不甚熟识吧。



「VT引信(Variable Time Fuse=变时引信)」是当时美国开发出的新引信。



刚才说明过的时间引信,必需以手动设定爆炸的时间,但这种VT引信,发射之后一旦接近敌机就会自己爆炸。



至于为什么接近敌机后会自动爆炸……发射之后会启动存在炮弹内部的传输器。在炮弹周遭十五公尺发射出圆形电波。



发射以后,目标(敌机等等)接触到电波以后,引信会接收到反射波自动爆炸。



VT引信的效果很好,据说当时日本的特攻机很多也是由于它而坠毁。



另外在现在的地球,除了防空炮以外,也广为使用VT引信。



我决定使用魔术文字和魔石等等开发这种VT引信。虽然制作起来并不简单,下了很多苦功。



首先要制作出能够产生电波,接收到反射波有所反应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