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八章缅怀先贤(1 / 2)





  在虞姬内力练到已经有所成就的时候,钟离昧就向两位师尊和两位将军告知了一声,带着虞姬下了山。

  他准备下山打听消息,去寻找那两位失踪了的姑娘。

  他觉得虞姬练内力在路上练也行,只要有他在旁边护着她,不让人惊动她,抽时间她也能打坐练气。

  在下山前,钟离昧要虞姬化妆成一个清秀的男孩子,穿上男孩子的衣服,以免虞姬这么倾国倾城的,在外面再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耽误了正事。

  钟离昧想寻找人打听消息,但是在都梁这里本来消息最灵通的丐帮都梁支舵的人他却不想找了。

  他觉得自己已经不太敢相信丐帮都梁支舵的人了。

  那两个陌生人就是他们支舵的阿三带来的,他们的人却一点也不知情。

  阿三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被人灭口了,他们也查不出到底是是谁干的。

  两位女孩子都失踪这么多天了,他们连半点有用的消息都提供不了。

  钟离昧有点怀疑都梁支舵里有高层参与这件事情,所以有关这件事情的消息都全部被隐藏起来了,根本就传不出来。

  他决定带虞姬去湘县,他想去那里找师父和倪大龙。

  一方面,那两位陌生人挟持两位姑娘临走时要求他拿着帮鞭去岳阳楼续人,而要去岳阳要经过湘县。

  另一方面, 在丐帮他最相信这两个人。师父高九爷在自己还没有入丐帮的时候就亲自教自己武术,将帮鞭交给自己,以便自己能调动丐帮的一切力量来帮助云山脱困。

  而对于倪大龙,他跟自己同生共死这么些天,钟离昧已经习惯了相信他,觉得他是一心一意帮自己的人。而且阿三介绍说那两个陌生人是丐帮长沙郡分舵的头目,他也必须找倪大龙核实清楚,调查情况。

  而且现在云山的事已经结束了,他也应该把帮鞭交还给师父。

  这次去湘县,钟离昧觉得不想再像以前那样走陆路,他决定走一趟水路。

  之所以选择走水路,主要是水路比陆路要快。

  而且现在陆路非常不安全。

  地冥宗和巫教的人都在找他,他不能因为跟这些人扯不清的麻烦而耽误自己营救两位姑娘的时间。

  他和虞姬两人收拾了一些行李,就来到“济川回舟”这个地方乘船。

  所谓济川回舟,位于武冈城区梯云桥与玉带桥之间。

  济川,即济水。

  清乾隆版《武冈州志》载:“济水,发源于城步,经城南有巨洲横载,湍流转激,清波潆迴,为州名胜,东流与资水合。”

  济川回舟这个地方河面宽阔,水流平缓,确实是作为船舶停靠的码头的上佳之选。加上沿河两岸随风拂水的棵棵垂柳,星罗棋布的民居,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水墨风景画。古代这里就是都梁的水运码头,去湘县都要从这里上船,从外地回来,也都在这里登岸。

  这里是舟船的回环停靠之处,故取名济川回舟。

  古人诗云:“横江虹跨水中天,

  月夜伊人可扣船。

  何事扁舟归棹晚,

  片帆无碍过前川。”

  钟离昧和虞姬两人坐上船以后,船行了不久,就到了渔夫亭这个地方。

  船家在这里停船靠岸,要大家中途吃饭休息一会儿。

  《湖南考古略》卷五有云:“渔父亭,武冈东沧浪水畔,即屈原见渔父处”。

  说得就是爱国诗人屈原遭谗受贬被流放途中,沿着路线 “始鄂渚(武昌),下江湘(长江与湘江汇合口),抵方林,溯沅水,发枉渚,过辰阳,入溆浦,到资水…”并于当年深秋迷了路,“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往)”,在资水左右徘徊月余,最终还是进入资江支流的济水河。

  据专家考证,屈原从淑浦南下,穿过现在的隆回小沙江,来到资江,再沿资江而上,来到现在的武冈。在离都梁(武冈)城二十多里的资江与沧浪江相交汇的地方,屈原遇到一个打渔的渔父,于是就有了屈原和渔父的那段著名的对话。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