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建明帝因为依旧处于生气状态,声音都高了八度:“当日那是花朝节,朕微服出宫,正好在河边遇一女子,戴着帷帽正在在给穷人布施,朕与她一番攀谈,才发现相谈甚欢,你以为人人都是你,只会惹朕生气。”

  邵瑜却直接说道:“相谈甚欢?臣现在也和陛下相谈甚欢呀?这无甚稀奇的。”

  [杠精值+5]

  建明帝怒极反笑,他心下恨不得杀了邵瑜,合着这一切在邵瑜看来,也是相谈甚欢。

  陈渊在一旁小声说道:“邵大人,你可消停一会吧。”

  邵瑜却像是没看到建明帝的脸色一般,接着说道:“所谓相谈甚欢,除了极少数情况是真的志趣相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有一方在投其所好,陛下喜好什么,我现在就能说出来,我也能顺着陛下,让您好好高兴高兴。”

  建明帝闻言反问道:“朕喜欢什么?”

  “陛下偏爱草书,推崇张旭,最喜《肚痛贴》,若臣所料不差,那女子定然也是日日临摹《肚痛贴》。”

  建明帝沉默下来。

  邵瑜接着说道:“这事满朝皆知,无甚稀奇,除此之外,论画,陛下首推吴道子,论诗,陛下最喜曹植,尤其是《朔风》,若这女子要讨好陛下,多半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建明帝此时脸上,也浮现出沉思之色。

  邵瑜之所以能将两人私底下的私事说得这么准,盖因这些事,都是原剧情里曾经透露出来的。

  “柳氏用心险恶,若是她没有婚约或者已经退婚,谁人会拦她进宫,偏偏她这般贪心,既要实惠又要名声,那张生被她牵连,如今前途未卜,陛下原本清清白白,也因她落了一个‘强夺民妇’的名声,甚至要与市井泼皮相提并论。”

  [杠精值+5]

  建明帝心下想着,拿自己和泼皮相提并论的,除了邵瑜,还有谁?

  邵瑜犹自觉得不满足,又道:“陛下可知如今民间如何议论此事?他们说,没想到皇帝老子也偷人家老婆呢?如此粗俗之语,简直不堪入耳!”

  “邵大人慎言,此番言语,岂可入陛下耳中!”陈渊赶忙阻止。

  邵瑜却摇了摇头,说道:“木已成舟,难道还要掩耳盗铃不成?”

  建明帝先前既然能勤政二十年,显然心下也是有些许信念感的,他本以为自己已经是个盛世明君了,没想到临了却得到了这么一个评价。

  时人爱名,对于君王尤其如此。

  建明帝此时心下也顾不得收拾邵瑜,满脑子都想着自己的身后名。

  偏偏邵瑜要喋喋不休:“陛下,柳氏一人做不了这么多,多半是有柳家人在背后出谋划策,陛下不妨好好查一查身边人,这般费尽心机,多半所图甚大。”

  “好了,一件破事,让你扯出许多话来。”建明帝虽然老了,但也不是那么好算计的。

  邵瑜朝着建明帝拱手施礼,接着说道:“陛下,如今臣该说的已经说了,是否要处罚微臣,全凭陛下决断,微臣一心为君,万死无悔。”

  [杠精值+5]

  建明帝觉得邵瑜这副样子,实在是讨厌极了,一方面他觉得邵瑜几番戳了自己的心,另一方面,邵瑜就像是一盆冷水,直接将他这老房子上的火熄灭了,建明帝此时冷静下来,也觉得这个柳家问题很大。

  故而,他看着邵瑜,只觉得处罚了显得自己气量狭小,若是不处罚,他这心里充满了不舒服,若是不能给邵瑜添堵,他这一口气只怕是顺不了了。

  建明帝左思右想,忽而脑中灵光一声,想到一桩棘手的差事,正好甩给邵瑜去办。

  建明帝本以为这差事,邵瑜会推三阻四,没想到这人却十分爽快的接了,口中还说道:“追讨国库欠银?能够为君分忧,微臣不甚欢喜。”

  [杠精值+10]

  这差事,在邵瑜跪三天之前,就已经开始在朝堂上扯皮了,所有人都不愿意接这得罪人的差事,故而一直在朝堂上踢皮球,如今邵瑜这般爽快的接了,建明帝还觉得有些不敢置信。

  “你讨过债?”建明帝问道。

  “没讨过,但大概知道该怎么做。”邵瑜又道:“既是讨债,还请陛下给臣一道圣旨,并一些人手。”

  第38章 杠精臣子(四)

  “你要这些做什么?”建明帝问道。

  邵瑜答道:“为了名正言顺。”

  建明帝点点头,邵瑜的想法,他也能理解,当即也不含糊,自己口述,命邵瑜代笔,然后再盖上玺印,这道圣旨便成了,至于十个侍卫,直接拨掉便是,并不复杂。

  除了圣旨和侍卫之外,建明帝在让邵瑜保留原职的情况下,又给他加封了户部左侍郎一职。

  多一个官职,便多领一份俸禄。

  倒不是建明帝良心发现,想让邵瑜多挣点俸禄,不过是因为追缴欠款,事涉国库,本就是户部之事,故而这事摊在谁头上,都要带上户部的名头,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加官旨意发下之后,建明帝才问道:“你打算怎如何追回欠款?”

  “左不过是别人怎么做,微臣就怎么做。”邵瑜说得轻描淡写。

  建明帝皱眉,道:“你这一点成算都没有,居然也敢接这事?讨债可是苦差事,你不怕得罪人?”

  邵瑜却一脸正气的答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本就是微臣分内之事,为什么要怕得罪人?真要说得罪,也是这些人先得罪了陛下,欠了国库的银子,到了期限不还,反而让陛下这个债主为难起来,当真可恨!”

  建明帝听了,心下熨帖,甚至隐隐有了同仇敌忾之感,如今国库都快搬空了,也不见这些人还钱,看着臣子们买房置地,建明帝这个天下之主,花起钱来反而要小心翼翼。

  况且这些老赖,也不是真的穷鬼,一个个家底其实都不薄,偏偏就要逮着国库薅羊毛,等真催他们还钱的时候,又开始哭起穷来,十八般手段全都使了出来。

  建明帝想讨债,偏偏要端着“仁君”的架子,不愿意担上一个为难老臣的名声,因而这事才一直不上不下的僵持着。

  “臣奉旨讨债,但臣不怕因为此事惹得那些欠债的大人记恨,臣担心的是另一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