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0节(1 / 2)





  “大人为何这么说?”太子问道。

  邵瑜微微坐直了身子,目光直视太子,开口道:“殿下当了十年太子,也装了十年体弱,永宁侯府式微,并不能给殿下提供太多助力,因而,殿下这十年安稳,其实全是陛下给的。”

  “父皇厚爱,孤亦感念良久。”太子说道。

  邵瑜叹了口气,太子天生仁善,这份仁善既对着属官,也对着建明帝。

  要让这样的一个人,起身反抗自己的君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子有没有想过,陛下为何要护着你?”

  太子想也不想的答道:“自是因为父子血缘天性。”

  邵瑜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二十年前,陛下登基,当时立下滔天大功的,第一是殿下的母族永宁侯府,第二,就是陛下的母族安国公府。”

  “永宁侯府本是满门武将,但在陛下登基后的十年里,永宁侯府发生了什么?”

  太子闻言,立时想到了那十年,那是永宁侯府最黑暗的十年。

  永宁侯府的男丁,或战死沙场,或魂埋他乡,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他的小舅舅这一个男丁。

  男人们接二连三的死亡,女人们日子也没有好过到哪里去。

  在后面的几年里,侯府里的女人,也大多因病而亡,最终留下来的只有太子的外婆和小舅舅。

  建明帝登基时,太子不过九岁,他的小舅舅,现任的永宁侯当时也不过十岁,因着永宁府家门惨事不断,皇后还将幼弟接进宫里照顾了三年。

  因着这三年的朝夕相处,太子与永宁侯,这几年虽然关系略有疏远,但依旧将彼此当做最重要的亲人。

  往事惨烈的让太子不敢多想,许久之后,他才开口说道:“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这本就是武将的宿命。”

  邵瑜开口,轻声问道:“武将的宿命吗?为何陛下登基之前,永宁侯府的男人们都好好的,但在陛下登基之后,却近乎灭门呢?”

  “住口,你敢妄议君上!”

  “殿下,有些事不是你不去想,它就不存在了,你忘记了,可永宁侯没有忘。”邵瑜说道。

  太子此时脑中忽然灵光一闪,问道:“是舅舅让你来劝我的?”

  邵瑜没有应下此事,而是转而说道:“殿下这十年安稳,确实因着陛下庇护之故,但殿下也得承认,是永宁侯让您装病的计策奏效,才能让您和陛下父子关系这般和睦。”

  十年前,皇后病逝半年,嫡皇子就被封为了太子,紧接着多年没有表现出太多病症的人,突然就有了一堆的毛病。

  太子身体虚弱,建明帝也乐得展示父子情深,再加上永宁侯府式微,建明帝为了平衡朝政,对太子是以鼓励安抚为主,并不曾像对待其他皇子那般刻意打压。

  建明帝这么多年,治国不怎么擅长,但制衡之术却玩得很溜。

  当年永宁侯府权势滔天,建明帝当即就给压下去,等永宁侯府凉得差不多了,安国公府又要起来了,建明帝立马册封太子,用以平衡安国公府。

  两家后族,就这般全都被建明帝玩弄于股掌之中。

  而这一次,邵瑜催债,让安国公府元气大伤,倒是让这微妙的平衡产生了些许倾斜。

  “殿下若是一直这般蛰伏,兴许能等到潜龙入水的那一天,但时移势转,如今的朝局,也不是十年前的那种局面了。”

  “十年前,皇后薨逝,永宁侯府人丁凋零,故而殿下虽然被加封为太子,也依旧处于弱势,您要靠着陛下而活。”

  “可如今,经过十年经营,殿下羽翼已丰,永宁侯府如今再度门庭显赫之相,太子妃的娘家亦是人才辈出,原本陈家还能替殿下打个掩护,但我害了殿下。”

  “大人是在说那一百万两?”太子问道,

  邵瑜点点头,接着说道:“这一百万两给出来,陈家如今已是弱势了,恰逢七皇子成年,马上就要参与政事,想来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为他择一名出身名门的闺秀。”

  “大殿下虽然年长,但却是个武人,而除了您和七殿下之外,其余的几位殿下,要么胸无大志,要么背后母族不显,能够平衡起来的,也就只有您和七殿下了。”

  建明帝为了避免再出现外戚做大的局面,登基之后很少再纳出身显赫的妃嫔,因而如今众皇子之间,母家尊贵的,就只有太子与七皇子。

  所以,如今摆在明面上的,依旧是这两代后族之争。

  太子沉下了脸,说道:“七弟年纪尚小,安国公府此番又元气大伤,父皇不是那般容易改变心意之人,故而,七弟无法造成威胁,邵大人,孤本以为你是性情忠直之人,没想到你会行此挑拨之事。”

  “殿下,臣说得不过是事实罢了,臣忠于陛下,但却更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若是能有一丝可能,臣都不会放过。”

  太子听得心惊胆战,斥道:“大人慎言!不可污蔑君上!”

  诸位皇子,邵瑜虽然没有全都接触过,但却都打听了一遍,凡事最怕用心,邵瑜这么一用心,就发现了往日里不曾发现的些许蛛丝马迹。

  其他几位皇子,有的是真不争,有的是假不争,但权衡下来,这些人都没有能够相争的资本。

  而永宁侯府这个表面上落魄的门庭,在这些年里却没有少做事,真正让邵瑜注意到永宁侯,还是因为这次国库催款。

  永宁侯也借了钱,但数目不多不少,半点不惹眼,邵瑜催款的时候,永宁侯虽不是第一批还钱的,但却还得十分轻松。

  别家还银子,严重一点的,如同安国公府那般,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动了一刀才凑齐这一百万两,哪怕是几个王府,为了还银子也卖了几个庄子,唯独永宁侯府,什么也没卖,就将这笔钱拿出来了。

  邵瑜细挖之下,才发现这永宁侯表面上唯唯诺诺纵情声色,但背地里,却依靠着赵家往日在军中的人脉,在京中编织了一张大网。

  邵瑜将这些关系捋清楚之后,立马见到了自己的机会。

  一个不需要他出太多力,就能让王朝改天换日的机会。

  邵瑜与永宁侯私底下见了一面,两人立马一拍即合,永宁侯顾忌着太子的感情,因而一直等待太子做决定,而邵瑜不需要顾忌这么多,他要做的,就是帮助太子下这个决心。

  因而今日的这次会面,看起来是太子费尽心机想要安抚邵瑜,实际上,确实邵瑜和永宁侯在算计着让太子入套。

  原剧情里,京中在这段时间显得颇为风平浪静,一直到太子死亡,永宁侯发起哗变,却因为准备得太过仓促,只是拉了一个安国公垫背后,就被建明帝的人马镇压下来。